日月阳阴两均天,
玄鸟不辞桃花寒。
从来今日竖鸡子,
川上良人放纸鸢。
2022年3月20日,春分至。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春季第四个节气,是农耕的重要时节,每年公历3月19、20、21或22日交节。
春分时节气候温和,万物欣欣向荣,生机盎然,人心舒畅。春分在古时有“升分”、“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之称。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另《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中医理论春气应于肝,肝性喜调达主疏泄,顺应肝气,疏泄有度,人体安和。春分时节百草出芽,气温忽冷忽热,人体旧病易萌发。
《素问·生气通天论》曰:“冬伤于寒,春必温病”,亦在警示春季阳气升发,旧病易复发,防患外邪侵扰。体弱之人,更要注意保暖,按时作息,以预防风邪为害,痼疾加重。
“
CHUN FEN YANG SHENG
春分养生
01.避受风寒之扰
《素问·风论》曰“风者,百病之长也,至其变化乃生他病也。”此气万物升发,人应天象易出现高血压以及过敏性等与风邪相关性疾病,故避受风寒等邪之扰。
注意脚部保暖,防止寒凉之气侵袭,引生疾病。此时地气乍暖还寒,适时加减衣物为佳。
02.心平和适量运动
春季阳气升发,应肝之木气,遇事要谋虑而后定。肝气升发太过或不及均可“母病及子”而波及心脏,保持情绪平稳,肝气调达,预防心血管病的发生。
春季宜适量运动,人体微微发汗,保持生命的升发状态,减少春困现象的发生,如春游、散步、骑车等适量的运动可使人精气神充沛。
03.食清淡不应偏嗜
《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素问·藏气法时论》曰:“五脏皆有所苦所欲”。
春分时节,保护脏腑功能,以养肝柔肝为主,防止肝气升发太过,出现横逆犯脾,饮食宜清淡,偏嗜则易生变焉,多食新鲜时令蔬菜如荠菜、豆芽、香椿、春笋、莴笋等,达食饮有节,脾胃纳化有常,精神焕发,病安从来。
04.按两穴调和肝脾
“三阴交”和“太冲”为人体重要穴位,三阴交穴是人体足三阴经交会之处,顺时针按补益阴经之气血达柔肝体;太冲穴为足厥阴肝经之输穴,逆时针按压以泄肝气,两穴每日按压30—50次即可,以防春分之时,人体肝气横逆犯脾土之疾发生。
*三阴交:侧坐或仰卧位。手4指并拢,小指下边缘紧靠内踝尖上,示指上缘所在水平线与胫骨后缘的交点,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此穴。
*太冲:坐位或仰卧位。由第1、2趾间缝纹向足背上推,至第1、2跖骨之间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可感有一凹陷处即为此穴。
愿大家注意调节,饮食、运动弛张有节,
送大家一首春分养生小口诀,要牢记哦!
春寒也料峭,保暖不可少。
饮食宜清淡,少油和少盐。
春眠不觉晓,少卧多动好。
肝阳易亢盛,情志需条畅。
气温不稳定,预防脑卒中。
传染病多发,免疫力当家。
编辑 | 弘宣中心
文字 | 源自西安市中医医院 、健康九江公众号
摄影 | 心智法师、净宽
官方网站:www.sscycs.cn
微信公众号:
厦门石室禅院(xmhcsscy)
厦门市石室禅院慈善会(xmsscycs)
石室禅院慈善会:0592-6512152、5817737
石室禅院服务处:0592-6513263、6088000
地址:厦门市海沧区阳顺路8号石室禅院 邮编:36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