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37篇
莫生气
消“气”有十法
能不生气就不生气,心胸要开阔一些,天大的事最后都能解决,生气无济于事,还伤人伤己。
生气所导致的疾病,
到底发病率有多高呢?
美国亚特兰大疾病控制中心研究发现,90%的疾病都和情绪有关。所以这也是老人们老话常说的“病由心生”。
生气后身体8大器官变化
1.心脏血流增加一倍
研究发现,生气时心脏血流比平时增加了一倍。生气时心脏的收缩力加强,心跳加速,大量的血液涌向心脏,心脏则需要加倍工作,这时就会出现心率不齐、心肌缺血、胸闷、心慌,甚至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塞。
2.肝脏比平时大了一圈
生气后,最先伤的就是肝脏!所谓“气大伤肝”,如果经常生气,就会出现肝病、甚至是肝硬化。也有研究显示,生气时肝脏要比平时大了一圈。
而在中医看来,“怒伤肝”,生气导致肝气郁结、肝胆不和,很多人生完气后都会出现“两肋疼痛和肝区疼痛”。
3.免疫系统罢工6小时
生气也会损伤免疫系统?没错,人的情绪是由大脑分泌的多巴胺控制,作为激素,多巴胺会影响身体其他很多激素的分泌。
我们生气时,大脑会命令身体分泌一种皮质激素,这种激素如果在体内积累过多,就会阻碍免疫细胞的运作,让身体抵抗力下降。所以生一次气,免疫系统罢工6小时毫不夸张。
4.生气时肺泡不断扩张
很多人在最生气的时候肺部会疼,这是因为生气也真的会伤肺。人在情绪冲动时,呼吸就会变得急促,甚至会出现过度换气的现象。
这时肺泡就会不停扩张,没有时间收缩,所以很多人肺部会疼。这也是为什么常会有人在生气时说“肺要气炸了”。所以很多人常说的一句话“心痛得无法呼吸”,其实不是心,而是“肺痛得无法呼吸”。
5.生气时肠胃功能紊乱
你生气时,胃也会生气!这是因为胃部血流量减少,供血量不足,胃肠蠕动困难,引发胃肠“消极怠工”。生气还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胃肠血流量降低,蠕动减速,食欲不振,引起肠胃功能紊乱、胃溃疡等。
6.生气时甲状腺会分泌过多激素
生气时会令内分泌系统紊乱,使甲状腺分泌的激素过多。甲状腺是身体中参与新陈代谢的重要器官,当你感觉到热血沸腾的时候就是甲状腺受到刺激了,久之就会引发甲亢。
所以,能不生气就不生气,心胸要开阔一些,天大的事最后都能解决,生气无济于事,还伤人伤己。或者通过转移注意力,先让脾气过去再处理问题。
消气越早越快越好。当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不容易。因为人在生气时,气往上升,心胸变得狭隘,好钻牛角尖儿。这是消气的主要障碍。为克服这一障碍,可积极主动采取下列方法。
1、躲避法
立即离开生气的现场和激惹你生气的人,找个清静的地方去看书或做别的事。
2、宣泄法
找知心朋友或其他自己信赖的人,向他(她)诉述自己内心的不平,求得他(她)的安慰、疏导与调节,这就会加速消气的进程。
3、转移法
在我们生气时,我们最应该做的是转移情绪,将思想从令你生气的那件事上转移走开,多想想让自己开心的事,这样才是有效缓解生气的办法。
4、延迟法
许多人生气可能是因为别人一句嘲讽的话语,一个鄙视的眼神,一句讥讽的评价等。
我们可以尝试延迟当下的生气感,想想这件令你生气的事,一个星期后你还会这么生气吗?并不会,甚至你会觉得不值一提。
5、运动法
生气时可以通过运动以消气,如打球,跑步,参加体力劳动等。
6、正面法
生气其实是一把双刃剑,使用不当则伤人伤己,使用得当则促使自己进步,在生气之时,尝试将这种生气转变为让自己上进的力量。
当别人讥讽你某方面不足时,你就越要在这方面做出一番成绩,当自己上升到一个高度时,你会发现很多事都不足以让自己生气了。
7、休息娱乐法
生气时好好睡一觉,或者通过娱乐来转移生气,也不失为一个化解情绪的好办法。
8、食物法
可以多吃疏肝理气、顺气解郁的食物,通过食疗缓解生气带来的伤害。
佛手
佛手有理气化痰、止咳消胀、舒肝健脾和胃等多种功能。佛手的花、果泡茶喝,有理气作用。肝气郁结可用佛手与其他药配伍煎服。
玫瑰花
玫瑰花可通气消食、解毒生津、和中止咳,对气郁上火生痰者有清热消痰作用。可用玫瑰花沏茶喝,也可将鲜花插在居室,也有益于顺气宁神。
橘皮
橘皮具有理气化痰、健胃除湿的作用。可同茶叶一起泡水喝,也可单独泡水喝,味清香,可提神、通气。做菜时可以放几片,解腻开胃。
9、按摩“消气穴”
太冲穴:疏肝解郁,条畅情志
太冲穴位于足背大脚趾和第二个脚趾之间的缝隙向下,第一和第二跖骨间凹陷处。专家介绍,它具有舒肝理气、活血、通调三焦气机等功效。因此人在生气后按压此穴,能帮助疏泄、消气,缓解人因生气引起的一些不适。
按摩方法:按压这个穴位前,最好先用温水浸泡双脚10~15分钟,再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按右太冲穴,3分钟后换右手拇指指腹揉按左太冲穴3分钟。
反复2~3次,共计10~15分钟。揉按时要有一点力度,以产生酸胀感为宜。这种方法最适合女性情志失调或易激动,及生气动怒的人,可以在饭后1小时进行按摩。
10、静心法
佛弟子还可以通过念佛、诵经、静坐、禅定等方法来缓解生气的情绪,通过学习佛法寻找到让内心真正安静下来,不再被他人左右情绪的智慧。
编辑|弘宣中心
文字|网络
摄影|爱心义工
文章仅作分享,版权归原作者
官方网站:www.sscycs.cn
微信公众号:
厦门石室禅院(xmhcsscy)
厦门市石室禅院慈善会(xmsscycs)
石室禅院慈善会:0592-6512152、5817737
石室禅院服务处:0592-6513263、6088000
地址:厦门市海沧区阳顺路8号石室禅院 邮编:36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