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鼓轻雷惊蛰后,
细筛微雨落梅天,
2022年3月5日,
迎来惊蛰节气。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进入了仲春的时节,此时太阳到达黄经345°。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此前,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到了“惊蛰节”,天上的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称为“惊”。
惊蛰时期,大部分植物都开始抽绿,此时人体的阳气由冬天蛰伏于肾水之中封藏的状态变为肝木之阳气升发的状态。故而,春季容易肝风、肝火妄动,因此,惊蛰养生当以护肝健脾为主。
1
清淡饮食适当进补
惊蛰天气明显变暖,饮食应清温平淡,并应顺肝之性,助益脾气,令五脏和平。
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质、维生素的清淡食物、新鲜蔬菜,诸如春笋、菠菜、水萝卜、苦瓜、木耳菜、油菜、山药、莲子、银耳等食物。
惊蛰时节,乍暖还寒,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生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梨的吃法很多,比如生食、蒸、榨汁、烤或者煮水等。
饮食宜清淡,油腻的食物尽量少吃,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胡椒也应少吃。
2
晚睡早起抑春困
惊蛰前后阴寒之气渐降,阳气升发,人体血管舒张,流入大脑的血供较冬季减少,中枢神经的兴奋性减弱,致使春困扰人。
很多人认为多睡可以解乏,但结果往往是越睡越困。这是因为,过多的睡眠不能顺应春季特性,反而会抑制阳气升发,加重春困。
春天可以适当晚睡早起、多伸懒腰,这样可以使血液循环加快,全身肢体关节、筋肉得到活动,减轻困意。同时,也能激发了肝脏机能,使肝脏得到“锻炼”,从而达到对肝脏的保健效果。
3
顺天时适度增减衣物
惊蛰时节仍是忽冷忽热,早晚温差偏大,民间常用“春捂秋冻”的方法防病。
但多数年轻人认为自身火力壮,可抵挡外邪入侵,早早换了单衣;老人、小儿则多“春捂”捂过头,反因大汗淋漓而感冒。
其实,春捂最适度、最好的办法是:外出携带薄外套,根据温差变动,随时增减衣物。
尤其是这几处,要着重保护:
头颈捂一捂:这样可避免因头颈受风寒带来的不适。
腰腹捂一捂:人的阳气以肾为本,肾居于我们的腰腹部,一旦腰腹受寒,就容易出现下肢麻木、疼痛、腰膝酸软等问题。
小腿捂一捂:有些人在寒冷的天气里会出现头痛等症状,正如老话所讲“寒从脚起”,所以“春捂”穿衣宜下厚上薄。
当然,春捂也是有时间性的,当气温持续稳定在15℃左右的时候,可以适当地减少衣服,结束春捂。
编辑 | 弘宣中心
摄影 | 爱心义工
文 | 源自网络
文章仅供交流,文章版权归原作者
官方网站:www.sscycs.cn
微信公众号:
厦门石室禅院(xmhcsscy)
厦门市石室禅院慈善会(xmsscycs)
石室禅院慈善会:0592-6512152、5817737
石室禅院服务处:0592-6513263、6088000
地址:厦门市海沧区阳顺路8号石室禅院 邮编:36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