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偷走了你的心——心理咨询师笔记》
11
爸爸回来了
文/戴仕梅
中国家庭,有很多被关在门外的爸爸,他们不知道一个最简单的道理:爸爸回来了,要进家门,就要先通过那尊“守门神”。
曾一度热播的《爸爸回来了》明星亲子互动真人秀,由常年在外忙碌的爸爸(在妻子不在家的48小时里)单独照顾孩子,如实地呈现了老爸与孩子互动过程中发生的所有状况。这档节目不仅满足了观众对明星私生活的好奇,更是引发了观众对父亲与孩子关系的热议。而我更好奇的是,如果妈妈也一起参与,这一家三口,又会演绎出怎样的三角关系?
很多人不知道,天下没有单一的父子关系或是父女关系。父母子、父母女,往往都是三个人的复杂组合。二重奏变成三重奏,故事的层次便大大改观。只是遗憾,目前还没有一家三口的真人秀节目,反之我们可以看到更多面的家庭关系。
以下就是两个现实版“爸爸回来了”三口之家的故事。结果却是,两位父亲弄得灰头土脸,里外不是人。
林爸爸常年在外忙碌工作,每次见到儿子,欣喜儿子又长高一大截,烦心儿子不良行为越来越多。林爸爸心中万分着急,只道是恨铁不成钢。狠下决心,必须好好教育儿子。
林爸爸说到做到,换了工作回到家中,开始了改造儿子的计划。
林爸爸真是费尽心思,儿子的一言一行,林爸爸尽收眼底。他的每句话都针对着儿子,叫儿子要好好学习,要坐得端正,说话要有礼貌,眼睛不要东张西望。
l2岁的儿子,对父亲的每一句话都怒目而视,大大的眼睛充满怨恨。外人难以明白这对父子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有如此深仇大恨?他们自己也摸不着头脑。
问起林妈妈,她却一口咬定是林爸爸的问题:他太严厉死板,孩子不亲他,做人太固执,对孩子有太多无理要求,放不下父亲的威严。
父亲不满孩子,母亲不满父亲,这个故事好像逻辑分明。
王爸爸的故事也是一样,在外忙忙碌碌,只为妻女有更好的生活。可8岁的女儿把他当作恐怖分子,完全不让他接近。父女相处常常发展成一场激烈大战。
王爸爸一见到女儿,不是叫她做好功课,就是要她收拾玩具。但是无论父亲要她做什么,女儿都充耳不闻,偏要跟他唱反调。叫她做功课,她就把书包丢到地上;叫她收拾玩具,她就把布娃娃、小毛熊全部踢得七零八落,然后躺在地上大哭大嚷。
王妈妈不明白丈夫为何对女儿如此狠心,每每弄到场面完全失控。到后来,干脆叫丈夫下班后不要直接回家,等女儿睡觉后再回来。
与林爸爸一样,王爸爸也是一位自认为失败的父亲。他们选择接近儿女的方式,全部弄巧成拙。
从家庭关系分析,也许这只是片面的看法。林爸爸与王爸爸是完全不同的男人,但是某种程度上,他们代表了很多被挡在门外的爸爸。
外表看来,他们好像蛮横无理:老是在不必要的情况下,压迫子女、做事糊涂、横冲直撞、没事找茬,甚至牢骚满腹。他们的妻子都说这是丈夫的个性问题。
个性是天生的,这两个男人的行为,却是环境造成的。因为无论是林爸爸或是王爸爸,当他们与子女纠缠时,大部分人只看到父亲的不妥之处,却很少人注意到母亲的立场。
林小弟只有l2岁,站起来不够五尺;王小妹8岁,是个三寸钉,他们怎有这么大的本领,连堂堂七尺的大男人也奈何不了他们?这些孩子必然是有人在背后撑腰,才会比父亲强大。
林爸爸每次指责儿子时,林妈妈就十分不满,无论脸上表情或口中话语,都是指责丈夫的不是。林妈妈抱怨说,丈夫的最大问题,就是放不下父亲的尊严!
但是留心观察,却发觉林爸爸无论发表什么意见,都被儿子及妻子否定,母子联盟抗击林爸爸。如果他真的是放不下尊严,大概是因为完全没有尊严之故。
不久又发现,这位看来对孩子要求多多的父亲,其实一点杀伤力也没有,孩子只要向他稍动声色,纸老虎便立即软化下来,任由儿子摆布。
我问小弟:“你爸爸其实对你千依百顺,你只要应他一声,他便甘心为你做任何事,你为什么对他这样抗拒?”
小弟说:“我也不清楚,只觉得妈妈什么都好,爸爸却是百般不是。连妈妈每天都要骂爸爸,说他不在家更好。”
小弟眼中的这对严父慈母,原来只是一对不合拍的夫妇!
我问林爸爸:“你看,儿子这么帮母亲,你要走入他的阵线,就必须通过妻子这关不可。”
男人听了立即摇头说:“通过她的这一关,要比通过儿子那关更难!”
原来这是一个十分爱家的男人,他大清早外出工作,必然准时给儿子打电话,问长问短,弄得儿子烦恼不堪。
他自知没有妻子的口才,说不过妻子,只有千方百计走孩子路线。威逼利诱,结果弄巧成拙,全家人把他排斥在门外。
王爸爸的情况与林爸爸十分相似。不同的是他妻子并不口齿伶俐。他自己才是爱说话的人,但是不多话的妻子心中却积聚了一股对丈夫的不满,总是觉得男人不对劲,不解风情,不是一个好伴侣。王妈妈精雕细琢,王爸爸却是个粗男人。
娶了好妻子,生了宝贝女儿,男人乐不可支,以为可以享受家庭之乐,谁知妻子那无言的拒绝,变成女儿那轰天动地的大动作:把男人赶出家门!每次敲门的尝试,只碰得一鼻子灰,哪有不发狂的可能!
中国家庭,有很多被关在门外的爸爸,他们不知道一个最简单的道理:爸爸回来了,要进家门,就要先通过那尊守门神。
爸爸回来了,表面看似温馨的场景,实则却被妈妈和孩子联盟挡在了门外。孩子的认知取向大都受到身边最亲近的人的影响,爸爸被长期挡在家门外,最直接影响他的人就是妈妈。当爸爸妈妈婚姻关系出现问题,无形中,妈妈会通过语言和非语言的方式,把对爸爸的不满情绪传递给孩子,孩子在无意识中,成为妈妈的“代言人”。
如何避免孩子成为妈妈的“代言人”?唯有父母关系和谐,孩子才有可能为“自己发言”,爸爸才能真正回到家中。
◎郑重声明:石室禅院慈善会公众号及网站已获得戴仕梅女士授权转载《谁偷走了你的心——心理咨询师笔记》书中内容;请尊重作者版权,其他公众号及媒体未获授权,请勿直接转载。
官方网站:www.sscycs.cn
微信公众号:
厦门石室禅院(xmhcsscy)
厦门市石室禅院慈善会(xmsscycs)
石室禅院慈善会:0592-6512152、5817737
石室禅院服务处:0592-6513263、6088000
地址:厦门市海沧区阳顺路8号石室禅院 邮编:36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