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偷走了你的心——心理咨询师笔记》
05
妈妈不要我了
文/戴仕梅
分离焦虑是指婴幼儿因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反应。
一次和朋友聊天,朋友说他天天都不用设闹钟,每天都有隔壁家小孩的哭声把他弄醒,等他收拾好,吃完早餐,那个哭声还没有结束。他打趣道:“这孩子的肺活量忒好了!”细问下,才知道原来是小孩刚上幼儿园,舍不得妈妈,就是不肯上学。听说第一天妈妈把他送到幼儿园离开时,他也是哭得不行,嘴里喊着:“妈妈不要我了!”妈妈看他哭得那么伤心,不忍心就又把他带回了家。往后,每天早上他都大哭不已,不想让妈妈把他送到幼儿园。
相信这样的场景在你我的身边经常可以看见,孩子死死抱着妈妈不撒手,妈妈一离开孩子就撕心裂肺地哭喊,更有甚者,妈妈前脚刚离开,孩子就哭闹一整天,直到妈妈再次出现。这种常见的情境,在儿童发展心理中被称为: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是指婴幼儿因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孩子与抚养者(一般是妈妈)建立亲密的情感联结后,又要与之分离时,就会产生伤心、痛苦,以表示拒绝分离。而上幼儿园就是母子遇到的一个比较大的分离考验。
其实几个月大的婴儿就会体验到分离焦虑,各个时期的孩子体验到的分离焦虑的特点有所不同,妈妈的对应方式也应该有所改变:
一、婴儿期(5-12个月)
5个月大的宝宝会缠着妈妈要奶喝、求陪伴,一离开妈妈便哭闹不停,因为这时的宝宝认为妈妈离开久了等于完全消失。所以在此阶段,妈妈要尽量按时上下班,最好不要长时间离开孩子,如连续出差、晚上经常应酬等。
其次,及时回应孩子,让宝宝知道妈妈一直在,没有消失。比如在浴室洗澡,可将宝宝放在门口,他会来来回回地看你是否消失,直到他确认妈妈一直都在。最后,多给予情感上的支持和抚慰,比如玩耍时对孩子微笑、哺乳时眼睛看着他。
二、幼儿期(1-3岁)
这个阶段的孩子依恋父母,会因害怕独处而拒绝睡觉,甚至做噩梦。在看不见父母的时候,孩子不能把学习和玩耍进行下去,害怕陌生人、不喜欢跟同龄孩子玩等。
遇到处在这个阶段的孩子,首先,家长在有事不得不离开时,要跟孩子说明白“爸爸妈妈出去一下,马上就回来”,并且很坚定地边走边说。其次,对孩子害怕的某些人、事、物或情境进行教育,渐进式引导,引起孩子的好奇心,进而敢去接近或做尝试。
三、幼儿园时期(3岁以上)
孩子的一般反应为:反抗阶段——号啕大哭,又踢又闹;失望阶段——继续哭泣,吵闹减少,不理他人,表情迟钝;超脱阶段——接受外人照料,开始正常活动,但看见母亲又会出现悲伤的表情。在此阶段,家长首先要相信和肯定孩子的能力,努力做到“成熟分离”。其次,有意识地和孩子玩捉迷藏游戏,让孩子体会大人消失的感觉,训练其独立能力。再次,分离最好能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在入园前半年就要有计划地逐渐拉长离开时间,让孩子可以慢慢适应,实现自然过渡。
◎郑重声明:石室禅院慈善会公众号及网站已获得戴仕梅女士授权转载《谁偷走了你的心——心理咨询师笔记》书中内容;请尊重作者版权,其他公众号及媒体未获授权,请勿直接转载。
官方网站:www.sscycs.cn
微信公众号:
厦门石室禅院(xmhcsscy)
厦门市石室禅院慈善会(xmsscycs)
石室禅院慈善会:0592-6512152、5817737
石室禅院服务处:0592-6513263、6088000
地址:厦门市海沧区阳顺路8号石室禅院 邮编:36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