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节气一般在7月22日—24日之间,这时太阳位于黄经120°。今年大暑的交节时刻为7月22日23时15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称:“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
“三伏”里的“中伏”,一般发生在7月22—31日,今年恰巧大暑与中伏是同一天,都是7月22日。
此时身自得,难更与人同。
苦味食物不仅清热,还能解热祛暑、消除疲劳。所以,大暑时节,适当吃点苦瓜、苦菜、苦荞麦等苦味食物,可健脾开胃、增进食欲,不仅让湿热之邪对您敬而远之,还可预防中暑,可谓一举两得。
此外,苦味食物还可使人产生醒脑、轻松的感觉,有利于人们在炎热的夏天恢复精力和体力,减轻或消除全身乏力、精神萎靡等不适。
大暑天气酷热,出汗较多,容易耗气伤阴,此时,人们常常是“无病三分虚”。因此,除了及时补水,还应常吃一些益气养阴且清淡的食物以增强体质。
如山药、大枣、鸡蛋、牛奶、蜂蜜、莲藕、木耳、豆浆、百合粥、菊花粥、薏仁、赤小豆、绿豆、茯苓、南瓜、冬瓜、西瓜、乌梅、番茄等。
大暑之禁忌
1忌大量饮水
大量饮水不但会冲淡胃液,进而影响消化功能,还会引起反射排汗亢进。结果会造成体内的水分和盐分大量流失,严重者可以促使热痉挛的发生。尽量多饮用温水或者白开水,请勿贪饮冷水。
2忌大量食用生冷瓜果
大量吃进生冷瓜果、寒性食物,会损伤脾胃阳气,使脾胃运动无力,寒湿内滞,严重者则会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
3忌吃大量油腻食物
大量的油腻食物会加重胃肠的负担,使大量血液滞留于胃肠道,输送到大脑的血液相对减少,人体就会感到疲惫加重,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4忌单纯进补
进补过早的话,则会使暑热不易消退,或者是本来已经逐渐消退的暑热会再卷土重来,那时就更得不偿失了。
调养心神安然度夏
阳邪是由火热之气化成的,是夏季的主气。一旦暑邪入侵人体,腠理便会打开,汗液分泌液会随之增多,可导致体液减少,而有口干舌燥、大便偏干、尿液偏黄、心烦意乱等症状,这就是中医讲的“伤津”。如果进一步发展,可引起身体乏力寡言等“热病”症状。严重的可能导致昏倒、休克、甚至死亡。这些都是中暑的症状,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将患者移至通风处休息,给病人喝些淡盐开水或绿豆汤、西瓜汁、酸梅汤等。
夏季预防中暑,应注意合理安排工作,做到劳逸结合;避免在烈日下暴晒;注意室内降温;睡眠要充足;讲究饮食卫生。有条件的人,进入夏季后,宜常服用一些芳香化浊、清解湿热之方。
官方网站:www.sscycs.cn
微信公众号:
厦门石室禅院(xmhcsscy)
厦门市石室禅院慈善会(xmsscycs)
石室禅院慈善会:0592-6512152、5817737
石室禅院服务处:0592-6513263、6088000
地址:厦门市海沧区阳顺路8号石室禅院 邮编:361028